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,開展“以勞動創造幸福”為主題的宣傳教育,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、精神面貌、文明風尚、行為規范,提高社會文明程度。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時強調,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,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、技能報國之路,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。在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、實現中華民族騰飛的新時代,進一步弘揚勞動精神,開展“以勞動創造幸福”為主題的宣傳教育需要深刻認識其時代價值,找準著力點,以便更好落地落實。
一、營造崇尚勞動、尊重勞動者的社會風尚
勞動是人類的本質特征,是創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根源,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”。越是美好的未來,越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。
因此,我們要在全社會開展多形式、多層次、多渠道的勞動主題教育。
(1)此舉在思想觀念方面
有利于培養人們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情懷,懂得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勞動最偉大、勞動最美麗,明白只有勞動,才能創造自己的幸福,實現自己的價值,才能提高社會成員的文明素養,推進社會進步;
(2)行為規范方面
促成人們熱愛勞動、崇尚勞動、尊重普通勞動者的良好習慣,不僅自己熱愛勞動、投身勞動,而且更尊重他人的勞動,無論從事什么職業、在哪個崗位,都能依靠自己的雙手,創造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,抵制和反對各種鄙視勞動、鄙視勞動者的錯誤言行,通過辛勤勞動,涵養德行,實現自己的價值;
(3)政策輿論方面
加強勞動精神、勞模精神、工匠精神的宣傳引導,強調勞動不分高低貴賤,鼓勵和保障社會成員勤奮做事、自立自強,維護和發展好勞動者的利益,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勞動、勞動光榮、尊重勞動者的良好風尚。
二、煥發社會成員追求勞動、提升工作本領的熱情
伴隨生產力的飛速發展,社會分工日益細化,勞動新業態、新樣態日漸增多。時代的發展和勞動崗位結構的變化,既為社會成員施展才華、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,也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以提升社會成員的勞動素養、促進其全面發展為目標,以提升勞動者知識、技能、思維等為核心,培養和鼓勵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知識型、技能型、創新型的高素質勞動者。
通過勞動教育,加快人們更新就業觀念,端正工作態度,正確認識勞動與個人夢想的關系,同時,促進相關制度的完善,改善就業環境,保障勞動者的權益,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、全面發展,煥發全社會追求勞動、提升工作本領的熱情。
三、激發社會成員誠實勞動、主動擔當的精神
勞動既是個人謀生的手段,更是服務社會、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體現。個人勞動只有與實現社會進步相聯系,才能激發人們誠實勞動和責任擔當精神,履行人的社會責任。
勞動是創造國民財富的前提與基礎,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。深入開展勞動主題教育,幫助和教育引導社會成員精準把握勞動教育的內涵、特征和價值,樹立正確擇業觀,激勵更多的人愿意到艱苦地區和艱苦崗位工作,在擔當中歷練,在盡責中成長,做新時代的奮進者、開拓者和奉獻者。
崇尚勞動、報效國家、奉獻社會,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相結合,是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的應然之舉,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應有之義。實現中國夢,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,任重而道遠,需要我們每個人銳意進取,不斷譜寫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。